新三板設立精選層已滿一周年,全國股轉公司聯合全景網共同組織開展“新三板萬里行——認識我們的掛牌公司” 系列調研活動,旨在為掛牌公司與投資者提供信息交流和“面對面”互動的平臺,助力市場投融資對接。
工程機械設備是我國在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產業(yè)之一,2020年國內工程機械行業(yè)市場規(guī)模接近7000億元,較2000年的500億元增長了17倍。同時也是A股最大的賽道之一,在申萬行業(yè)分類下,目前有458家A股上市公司。
相比于工程機械中的明星產品——被大家所熟知的挖掘機,在各類礦山開采及大型工程等行業(yè)所需的非公路自卸車,則屬于工程機械行業(yè)中小眾冷門的細分子行業(yè)。
但在這個領域里,中國企業(yè)后來居上,做出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產品,新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運輸車輛——寬體自卸車,在大型礦用自卸車和普通自卸車之間兼具了成本的經濟性和性能的穩(wěn)定性。
陜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非公路寬體自卸車行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和領導者,首創(chuàng)非公路寬體自卸車設計規(guī)范及標準,是國內首家研發(fā)、生產非公路寬體自卸車的專業(yè)化企業(yè),目前市場占有率接近40%左右。
2015年12月14日,陜西同力股份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掛牌轉讓,2021年2月22日晉級新三板精選層,11月15日平移至北交所成為首批上市公司。
日前,新三板萬里行調研活動走進同力股份(834599),探訪位于西安的公司總部,走訪參觀生產車間,深入到正在建設中的非公路自卸車及全路面礦用車制造基地,了解募投項目最新進展。此外,還與公司高管和行業(yè)專家展開對話,深入洞察最新行業(yè)動態(tài)和市場先機。
直播回顧
逾3萬臺寬體自卸車入市
新三板萬里行調研團來到古城西安,同力股份總經理許亞楠帶領投資者穿梭在生產車間的參觀通道,對非公路寬體自卸車的制造過程進行了詳細介紹。
“進入這個車間,首先我重點要跟大家解釋的是,同力重工不是一個簡單的改裝車生產企業(yè),我們是一個整機生產企業(yè)。很多公司來參觀之前都以為我們可能是買來一個底盤,改裝了一個貨廂。不是的!我們的產品都是自有技術知識產權獨立開發(fā)研制出來的產品,我們的生產是從底盤一直做到上裝,是一個完整的整機。”
據許亞楠介紹,自2005年成立以來,同力股份就堅持“做中國最經濟適用非公路用車”。寬體自卸車是結合了重卡和工程機械技術基礎通過系統設計制造的自卸車,屬于我國工程機械行業(yè)的新興產品,相比傳統自卸車有較大的經濟性,在我國非公路用自卸車市場占據主導地位。
在同力股份研制出非公路寬體自卸車前,礦山作業(yè)主流用車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進口的大噸位礦車,以卡特和小松等知名企業(yè)為主的。因為產品價格高昂,售價基本上千萬,每年進口數量僅兩三百臺;另一類是公路重卡,廣泛被使用在中小型規(guī)模的礦山,總規(guī)模大約在50000-60000臺,這也是同力股份一直致力撬動的存量替代市場。
同力股份副總經理楊建耀表示,“從成立到現在這十幾年時間里,我們銷售到市場的寬體自卸車大概有35000臺,主要替代的就是公路重卡。因為它在礦山里面優(yōu)勢確實比較少:不安全、拉的少、故障率高、出勤率低,給用戶帶不來太多價值,所以這一塊是向下替代;那向上替代方面,我們希望能夠替代100噸以下價格很高的剛性系列礦山車。”
2006年同力股份的第一批產品在鄂爾多斯批量銷售,2011年公司稅后凈利突破億元。截至目前,除了非公路寬體自卸車,同力股份還生產坑道車、灑水車等各類產品,但超過90%的收入仍來自寬體自卸車。以2020年為例,全年27.37億元收入中,寬體自卸車貢獻了25.02億元。
“寬體自卸車真正誕生的時間并不長,到今年也就是16年左右的時間。這個產品從無到有,從有到優(yōu),目前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這個技術水平,在各類露天礦山開采及大型工程的生產施工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許亞楠表示,目前同力股份研發(fā)生產的非公路寬體自卸車核定載重量為50~80噸,主銷的70噸級寬體自卸車,填補了國內礦用車承載60~90噸級之間的市場空白。
非公路自卸車行業(yè)產銷兩旺
非公路自卸車具有“大產品、小市場”的特性,行業(yè)的繁榮與否與實體經濟相關度極高,具有明顯的周期性行業(yè)的特點,產能供給與行業(yè)景氣度有很大關聯。
前一個行業(yè)周期波動從2012年開始,彼時國家經濟轉型,依靠傳統資源開發(fā)拉動經濟的模式趨于下行,導致煤炭需求量下降、煤礦減產,進而影響對非公路寬體自卸車等工程運輸機械產品的需求,寬體自卸車行業(yè)進入調整期,眾多企業(yè)紛紛退出市場,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僅剩幾家。
“伴隨著國家宏觀經濟的發(fā)展,有一個8-10年的跨年度周期。除此之外,年內也有一個周期,每年的3-5月份會形成上半年的高峰,9-10月份形成下半年的小高峰。”許亞楠指出,目前非公路自卸車行業(yè)處在一個比較好的時期,行業(yè)呈現產銷兩旺態(tài)勢。
同力股份總部所在的西咸新區(qū)生產基地年產能約4000臺,平均日產能達到25臺。公司認為隨著業(yè)務的逐年擴張,目前的生產能力已無法滿足市場和公司發(fā)展的需求。
今年同力股份通過在精選層公開發(fā)行募集資金5億元,其中募投項目中有2.86億元投入非公路自卸車及全路面礦用車制造基地建設項目。募投項目中的西坡基地距離同力股份總部七八公里路程,占地227畝,建成后建筑面積為7萬多平方米,還有輔助面積2萬多米平方米,可年產6000臺寬體自卸車,300臺礦用車。
在募投基地現場,許亞楠對投資者說到:“我們這個工廠建成后,不單是寬體自卸車行業(yè)產量最大的單廠制造能力的寬體自卸車制造基地,也是將作為工程運輸機械的技術中心,具備最高試驗驗證能力的一個技術中心,將會大幅度地提高我們公司的生產規(guī)模和制造水平和我們產品的質量等級。”
據許亞楠介紹,西坡基地將爭取在明年上半年達到產能的設計規(guī)模,短期內兩大基地會同時生產,“目前主產能還在老基地,明年這邊逐步實現產能達產后,上半年爭取能夠批產,然后再用一年達到老廠區(qū)現在的制造能力,產能肯定是要逐步的遷移過來。”
首臺氫燃料寬體自卸車研制成功
長安大學汽車學院原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車輛工程學科負責人余強表示,非公路寬體自卸車和公路運輸車輛在技術路線上有本質的區(qū)別,但新能源車替代是兩者一致的趨勢。
“電動車是寬體自卸車一個重要的發(fā)展方向。因為在礦山里面不是上坡的話就是下坡,如果采用傳統的動力車的話,那么上坡需要發(fā)動機提供動力,下坡過程中需要通過制動把勢能轉換成的動能消耗掉,這樣的話就會有大量的能量損失。但是如果采用電動方式,在上坡過程中用電驅動,下坡可以通過電機制動發(fā)電制動這種方式進行能量的回收。”
【#全景直擊 長安大學余強:#無人駕駛 的非公路寬體自卸車是今后重要的發(fā)展方向 】在最新舉行的“#新三板萬里行 ——認識我們的掛牌公司”走進同力股份活動中,長安大學汽車學院原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車輛工程學科負責人余強表示,在無人值守碼頭、無人值守礦山等特定環(huán)境下實現無人駕駛,相對來說技術難度會小一些,無人駕駛的非公路寬體自卸車一定是今后重要的發(fā)展方向。
視頻號
余強還提到,礦山作為寬體自卸車的主要應用場景,同樣很適合用來拓寬無人駕駛系統的使用場景。“在特定環(huán)境下實現無人駕駛相對來說技術難度會小一些,而且一定是今后的發(fā)展方向,比如說無人值守的碼頭、無人值守的礦山,因為它的線路相對比較固定,道路干擾比較少,控制起來是比較容易的。”
身為處在一線市場的產業(yè)人士,許亞楠也持有相同觀點:寬體自卸車未來將沿著大型化、智能化、新能源的方向不斷推陳出新。
“一個是新能源,目前主要是電驅的,我們也在探討像氫能、天然氣等清潔燃料;那么另外一方面也在朝著智能化發(fā)展,就是無人駕駛。我們公司的無人駕駛的車隊已經穩(wěn)定運行了兩年左右,還在繼續(xù)完善。”
11月24日,同力股份公告稱,公司正在積極探索和研發(fā)氫燃料電池在純電動寬體自卸車輛上的應用,依托現有非公路寬體自卸車研發(fā)優(yōu)勢,研發(fā)試制了首臺氫燃料增程式電動非公路寬體自卸車。公司始終重視新產品研發(fā),如果氫燃料電動非公路寬體自卸車研發(fā)成功,公司將繼續(xù)在寬體自卸車新產品方面保持領先。
同力股份提醒道,新產品研發(fā)時間較長,目前公司已完成首臺樣車試制,尚需工況測試,后續(xù)研發(fā)測試具有風險性和不確定性。
在無人駕駛方面,同力股份目前具備非公路運輸車輛無人駕駛全系統的設計能力,包括整車線控化基礎平臺的設計和生產、傳感器感知、數據計算和決策、控制執(zhí)行系統信息管理等專業(yè)能力,并已推出可實際運營的非公路無人駕駛自卸車的成組樣車在礦區(qū)進行試用。
【#全景直擊 #同力股份總經理許亞楠 :大型寬體自卸車需求非常旺盛 】在最新舉行的“新三板萬里行——認識我們的掛牌公司”走進同力股份活動中,同力股份總經理許亞楠表示,從需求端來看,寬體自卸車發(fā)展具有明顯的大型化趨勢,隨著礦山的集約化生產、礦山規(guī)模的擴大,大型化的產品需求非常旺盛。
視頻號
“除此之外,寬體自卸車發(fā)展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就是大型化。從我們首次開發(fā)寬體自卸車以來,產品的承載能力已經從35噸提升到了目前最高的80噸級承載。而且從需求端來看,隨著礦山的集約化生產,礦山規(guī)模的擴大,大型化的產品需求非常旺盛。”許亞楠補充道。
從制造型企業(yè)向生產服務型企業(yè)轉型
10月27日,同力股份披露了三季報,公司業(yè)績進入爆發(fā)期。2021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9.08億元,同比增長193.67%;扣非歸母凈利潤為7089.89萬元,同比增長120.5%。
回顧同力股份最近三年業(yè)績,保持了持續(xù)增長態(tài)勢,2018 年度、 2019 年度、2020 年度營業(yè)收入分別為 20.04億元、25.38億元、27.37億元,復合增長率為16.88%,凈利潤分別是 1.61億元、 2.44億元、3.36億元,復合增長率為44.50%。
許亞楠對未來的市場增長保持信心,他表示寬體自卸車的市場規(guī)模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主要來自于非煤市場和海外市場的增長。從量上來講的話,我們相信行業(yè)在目前的規(guī)模上還有將近一倍的成長是可以預期的。
【#全景直擊 #同力股份 總經理許亞楠:寬體自卸車的市場規(guī)模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在最新舉行的“#新三板萬里行 ——認識我們的掛牌公司”走進同力股份活動中,同力股份總經理許亞楠表示,寬體自卸車的市場規(guī)模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主要增長空間來自于大型砂石骨料礦山場景的應用增加和出口市場的增長。
視頻號
“實際上很長時期內我們主要聚焦于露天煤礦,但是現在非煤市場已經成為我們非常重要的市場,而且是快速增長市場。”許亞楠表示,由于環(huán)保的需要,河道開采砂石已經禁止了,現在不斷產生大型的砂石骨料礦山,那么這又是寬體自卸車應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場景。
除了非煤市場的機會,海外市場也被同力股份寄予厚望。許亞楠強調,公司寬體自卸車從2010年開始進入國際市場,連續(xù)10年的出口保持快速增長。
今年以來,受疫情,大宗材料價格持續(xù)普漲,以及供應鏈受阻等原因影響,經濟活動面臨承壓。傳統制造型企業(yè)的生產成本面臨快速上升。在這種情況下,制造業(yè)向服務化轉型成為新的突破口。
作為發(fā)展戰(zhàn)略之一,同力股份正在從運輸方案和設備供應商向整體方案提供商轉型,積極開展總包服務、租賃等新業(yè)務模式。
“我們雖然是個制造型企業(yè),其實我們近幾年還在向生產服務型企業(yè)轉型,做了很多的工作。我們有一個子公司叫做西安同力,它實際上就是在做后市場,圍繞著設備的運行、保養(yǎng)、維修、大修再制造這些來開展業(yè)務,體現專業(yè)的人干專業(yè)的事。我們不是簡單把產品賣給用戶,然后由用戶去使用去維護,將來再去處置。”
許亞楠認為,如果能夠參與到用戶使用設備的整個環(huán)節(jié)中,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是提升用戶對于產品使用的價值,我們做了嘗試,而且現在已經取得了成效。
“西安同力從成立以來一直是處在盈利狀態(tài),隨著我們進入精選層,得到資本市場和經營環(huán)境各方面的支持后,我們現在正在努力擴大西安同力這方面的業(yè)務,開展帶有總包服務的經營性租賃這樣的業(yè)務,包括后市場的耗材,我們都在做這方面的業(yè)務。”
聲明:本文系轉載自互聯網,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鐵甲網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不想錯過新鮮資訊?
微信"掃一掃"